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醫師選科



醫師選科
這個網頁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
面對選科困惑的醫學系畢業生們
希望結果能對你/妳有幫助
測驗總共18題 點擊下面按鈕
馬上開始吧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radiobiology] linear-quadratic model

輻射生物學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型,被稱為linear-quadratic model, 其嘗試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描述輻射劑量和細胞存活的關係(也就是survival curve)

其模型如下:

$ S= e^{-\alpha*D-\beta*D^2} $

其中

S 代表在輻射劑量 D 之下,細胞能夠存活的比例
$\alpha$, $\beta$ 是常數

先來確定初始值, D=0 時, S=1, 驗證成功!

這個模型其實核心概念不難理解,不過要牽扯到一些分子生物學的東西,今天我們知道輻射對生物體的傷害主要是透過傷害DNA來達成

其造成傷害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

1. base damage
2. SSB(single-strand break)
3. DSB(double-strand break)
4. DNA-DNA crosslink

其中, DSB, 有就是DNA雙股都斷裂,被認為是主要造成細胞死亡的機轉

好惹,既然了解了主要機轉後,那就能來了解這個公式了, 因為DNA有雙股,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發現兩股皆由同一個電子(或電子造成的自由基)破壞的機率和$D$成正比,兩股由不同的電子(或電子造成的自由基)破壞的機率和$D^2$成正比,所以就能理解這個公式惹

當兩個情形的發生機率差不多時,
$ \alpha*D=\beta*D^2 $

$ D=\alpha / \beta$

這數值被稱為alpha-beta ratio, 可以決定survival curve 的形狀, 這邊可以發現這個ratio的單位是Gy !!!!

alpha-beta ratio: 在腫瘤和 acutely responding tissue 值會比較大(很容易理解,就是因為低劑量反應就會很快); 相對的, 在late responding tissue的值會比較小

以上是我的整理,歡迎討論!


reference:
1. 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   Eric. J Hall
2. basic clinical radiobiology


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radiobiology] 輻射生物學介紹

最近換了新工作, 新工作會用到許多輻射方面的知識, 輻射生物學(radiobiology)就是其中一門重要的學問, 因此來寫篇文章, 帶大家來理解輻射生物學的輪廓

首先, 先簡單定義一下輻射, 依照原子能委員會的定義, 輻射是一種帶有能量的波或粒子,包括了電磁波以及放射性物質發出的微小粒子

其中當輻射對生物體作用時,可分為兩類:

1.  excitation: 因為輻射的能量不夠,所以只能讓生物體內的電子由低能階到高能階,但並未激發電子
2.  ionization: 因為輻射的能量夠,所以能讓生物體內的電子脫離原子核束縛,成為自由電子,能夠讓電子被激發的輻射就被稱為游離輻射(ionization radiation)

好惹,到這裡我們終於可以定義輻射生物學惹,輻射生物學就是一門研究"游離輻射"對生物體作用的一門學問

好惹,既然要研究輻射對生物體的作用,那就不得不提到DNA惹,大家都知道DNA對細胞來說,非常重要,破壞DNA,會對細胞的複製以及功能表現產生極大的影響

游離輻射影響DNA的方式有兩種:

1.    direct action(直接): 游離輻射對原子作用,產生的自由電子直接對DNA作用
2. indirect action(間接): 游離輻射對原子作用,產生的自由電子去撞擊到水分子,產生自由基後再去對DNA作用

p.s. 不要把direct(indirect) action of radiation 和 direct(indirect) ionizing radiation 搞混

1.   direct ionizing radiation: 指得是"帶電粒子", 直接對原子作用, 進而產生自由電子
      例如: alpha, beta 粒子利用庫倫力(及同電性相斥,異電性相吸)直接對原子作用,產生自由電子
2.indirect ionizing radiation: 指得是"不帶電粒子", 經過一連串的反應,產生自由電子
   

講完一些基本概念,接下來來講輻射劑量

1.   absorbed dose(吸收劑量): 單位為Gray(Gy),中文翻譯為格雷, 1 Gy = 1 J/kg, 一格雷代表每公斤吸收一焦耳能量

2. equivalent dose(等價劑量): 單位為Sievert(Sv),中文翻譯為西弗, 1 Sv= 1J/kg, 看起來跟格雷單位一樣,實際上主要差別在於生物體吸收劑量後, 其實際生物效應會和輻射種類有關,  因此eqivalent dose = absorbed dose* radiation weigting factor

其中,決定radiation weigted factor數值的是一個國際權威機構, 其名為ICRP

3. effective dose (等效劑量): 單位也是Sievert(Sv),其和等價劑量的差異是在,生物體的各個部位對輻射的反應會不同,  因此, effective dose = eqivalent dose* tissue weighting factor, 其中,決定tissue weighted factor 亦為ICRP

了解了輻射單位後,來看看輻射對生物體作用的形式有兩種:

1. deterministic effect (確定效應): 只要超過一定輻射劑量,就會引起疾病,齊集定嚴重度和劑量成正比,但若未超過,則不會產生疾病!  Ex. 白內障
2.      stochastic effect (機率效應):  只要有劑量,及有機率發生, 其發生機率和劑量成正比
    Ex. 白血病,癌症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2. 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 by Eric J Hall
3.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611/4.htm
4. http://www.who.int/ionizing_radiation/about/what_is_ir/en/
5. http://www.icrp.org/publication.asp?id=ICRP%20Publication%20103
6. http://ocw.nthu.edu.tw/ocw/index.php?page=chapter&cid=42&chid=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