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癌裡面, 頸部淋巴區域的處理是一大重點, 這部分臨床上也是經常有爭議的點, ASCO在2019年有治療準則, 以下是重點整理!
1. 何謂high-quality neck dissection?
reference:
在口腔癌裡面, 頸部淋巴區域的處理是一大重點, 這部分臨床上也是經常有爭議的點, ASCO在2019年有治療準則, 以下是重點整理!
1. 何謂high-quality neck dissection?
reference:
IASL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 是肺癌的世界級權威機構, IASLC 2009年在thoracic oncology 的一篇文章對肺癌的區域淋巴結進行清楚的定義, 以下利用文字說明, 圖片部分可以參見radiographics在2014年的文章(連結點此), 清楚明瞭!
station:
1R: right lower cervical, supraclavicular and sternal notch nodes之前一直想找腫瘤相關的解剖書籍, 但是AJCC 8 manual 裡面的圖實在是不夠多, 而且臨床上CT, MRI 才是主流! 古早時期有所謂的oncoanatomy, 不過裡面的AJCC stage 不是最新的, 找了找, 終於發現這本, diagnostic imaging: oncology 2nd edition, 書本裡面, 卡通圖和CT, MRI 的圖都還不錯, 而且用的是AJCC 8 stage, 不過AJCC 8 stage 一出版的時候錯誤很多, 在2018年的時候有做更新, 可惜的是這本書雖是用AJCC 8 stage, 但並沒有更新到最新的AJCC 8, 小弟已去信作者, 作者承諾會做修改
書籍裡面針對AJCC 8 stage 分期會有相對應的影像, 這本書也有提供電子書, 做投影片或是自我測驗都蠻適合的!
整體來說, 這本書應該是目前市面上我能找到唯一一本針對AJCC 8 stage 的癌症影像書籍, amazon可以訂的到, 還算推薦
在2020八月的 Lancet oncology裡, 有篇新奇有趣的文章抓住我的目光, 那就是科學家在恐龍裡面找到第一例的骨肉癌(osteosarcoma), 是從所謂的Centrosaurus apertus(尖角龍), 一種草食性恐龍診斷出來的, 恐龍化石是從加拿大的恐龍公園裡面找出來的, 這塊化石的恐龍距今大概七千多萬年前, 診斷上也蠻詳細的, 跟一般醫學一樣, 從Gross(巨觀), microscopic(顯微鏡), radiographic(放射影像)來做診斷
其實這種考古腫瘤學的研究, 很久以前就有人在做了! 在1999年lancet 就有一篇letter 描述在恐龍裡面找到metastastic cancer
其實癌症在自然界存在的時間比人類久遠非常多, 這場抗癌戰爭我想還會一直打下去!
reference:
1. Ekhtiari, Seper, et al. "First case of osteosarcoma in a dinosaur: a multimodal diagnosis." The Lancet. Oncology 21.8 (2020): 1021-1022.
2. Rothschild, Bruce M., Brian J. Witzke, and Israel Hershkovitz. "Metastatic cancer in the Jurassic." The Lancet 354.9176 (1999): 398.
其實入行也兩年, 在學習過程中也慢慢悟出心法, 每天碰真的跟學生的時候在各科輪訓有差, 真正的學會有人說就是把實際的東西抽象化, 以下是我個人覺得放射腫瘤科醫師應該思考的流程!
看到病人: 先如同一般內科問診一般, 詢問其初始症狀, 過去病史,之後詳細看病人做過的檢查, 手術, 用過的藥物, 並搭配其他科醫師的診斷, 如果有甚麼漏掉的話, 檢查或是影像要趕快排, 如果對診斷有疑問的話, 要提報團隊會議!所以要對整個癌症治療流程非常熟悉,包括手術以及藥物都要懂!
這邊有個學習重點, 身為一位放射腫瘤科醫師, 癌症相關的內視鏡, 電腦斷層, 核磁共振, 正子攝影, 超音波, 都要會看! 因為都可以拿來確定腫瘤範圍, 來幫助GTV contouring
之後就是決定病人的放射治療技術, 這個就是輻射生物以及物理的部分, 一個好的放射腫瘤醫師要對輻射生物以及物理有很深的理解, 才能幫病人安排好的放射治療技術以及適合的機器
再來是放射治療計劃評估(plan evaluation), 這個固然有許多準則可以參考(Quantec, 各種臨床試驗的protocol), 但重點還是每個醫師在每天治療病人的常規中去形成自己對劑量以及病人副作用的理解!
實際治療: 在每天治療的時候, 病人會有對位影像(CT or CxR), 這些影像的功能並不是只有對位而已, 也可以拿來評估病人是否有急性副作用(radiation pneumonitis之類的), 再來是門診的時候評估病人副作用, 看如何處理
治療結束: 看病人的慢性副作用, 以及利用理學檢查和安排檢查看病人是否復發, 或是治療的效果如何, 因此RECIST criteria 在這裡非常重要!
希望自己之後隨著程度再上升 能夠常常回來這篇文章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