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之前的兩篇文章, linear-quadratic model 和 radiobiology 4R 裡面我們可以發現把輻射劑量對生物效應做定量的模型, 以及分次治療可以讓放射治療的效果更好
所以一個很自然的想法就產生惹, 就是把兩個概念作結合, 來做劑量換算
舉個簡單例子來說, 今天我們針對某一個腫瘤做3Gy,總共做20次, 可是我們的劑量要求是用2Gy算的,要求要在2Gy的情況下,做到70Gy的總劑量,那要如何換算呢,有一個公式可以做到:
$EQD_{2}= D*\dfrac{d+(\alpha/\beta)}{2+(\alpha/\beta)}$
$\alpha/\beta$設成10
簡單計算, 3*20*(3+10)/(2+10)=65 => 所以劑量不夠QQ
以下就是推導過程惹 =>
先把linear quadratic model 的公式列出來,
$ S= exp(-\alpha*d-\beta*d^2) $
所以 $n$ 次治療的效果會是
$ E = -\ln{(S^n)}= n(\alpha*d+\beta*d^2) = \alpha*D+\beta*d*D$
其中$d$為分次治療的劑量, $D$ 為總劑量
所以 $D =n*d$
稍微整理一下
$\dfrac{E}{\alpha}=D*(1+\dfrac{d}{\alpha/\beta})$
又今天我們要換算的劑量是相同組織,所以$E$和$\alpha$會相同,故兩個劑量間的關係可以寫成
$\dfrac{D_{2}}{D_{1}} = \dfrac{1+\dfrac{d_{1}}{\alpha/\beta}}{1+\dfrac{d_{2}}{\alpha/\beta}}=\dfrac{d_{1}+(\alpha/\beta)}{d_{2}+(\alpha/\beta)}$
歐歐, 所以我們把$d_{2}$設成2時,就可以知道$EQD_{2}$惹
所以公式就是
$EQD_{2}= D*\dfrac{d+(\alpha/\beta)}{2+(\alpha/\beta)}$ 證明完畢!!!
p.s. 有些書會用BED(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來做劑量換算, 值就是上面的$E/\alpha$
$BED= D*(1+\dfrac{d}{\alpha/\beta})$
reference:
1. basic clinical radiobiology
2, 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
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輸血對放射治療的影響 - 從 4R 談起
今天跟門診時,老師突然轉過頭來問,輸血對放射治療的影響,以及輸血為何未必能有效提升放射治療效果,我一時語塞,只能支支吾吾的說回去查,其實這說基本也是基本,要說到很深也能很深,於是我決定來做個整理
大家都知道輻射生物學的基本 4 R:
1. repair
2. reassortment
3. repopulation
4. reoxygenation
輻射生物學的4R, 是我們為何要分次進行放射治療的重要理論基礎
1. repair: 我們經由實驗發現, 正常組織在分次治療時,其修復DNA破壞的能力比腫瘤細胞好
2. reassortment(redistribution): 在分次治療的過程中, 因為處在G2/M 細胞週期的細胞比較容易被殺死,因此留下來的幾乎都是處在S phase 的細胞, 因此我們需要等一段時間,讓細胞進入G2/M phase 再來殺
3. repopulation: 在分次治療的期間內,正常組織會生長,但腫瘤細胞也會生長(所以劑量有時要提高)
4. reoxygenation: 在有氧狀態下, 放射治療對腫瘤的破壞力較高
分次放射治療利用repair 和 repopulation, 來讓正常細胞恢復; 利用redistribution 和 reoxygenation來破壞腫瘤細胞
其他三個之後再來好好探討,這裡就先針對reoxygenation來討論
這裡有一個專有名詞,被稱為 OER(oxygen enhancement dose):
OER= (radiation dose in hypoxia)/(radiation dose in air)
簡單來說,就是在缺氧狀態下,要達到同樣效果,需要幾倍輻射劑量, 大部分的細胞經過實驗結果,都差不多 3.0 左右 (缺氧錯了嗎QQ),不過如果輻射劑料低一點, OER可以降到 2.0左右
腫瘤細胞為什麼能過的這麼爽,其中一個機制就是較大顆的腫瘤細胞中間會有壞死的中心,常在缺氧狀態下,當然難殺死
這裡就能看出分次治療的好處惹, 我們先把外層充氧的細胞殺掉,讓內層缺氧的細胞和氧氣接觸,之後過一段時間再做放射治療,不就能提升效果了嗎XD
當然上面這些都只是理論, 實際上輸血可能能提升血液含氧量,但這些氧氣不一定能真正運送到腫瘤細胞,所以輸血不一定能提升放射治療效果!!!
reference:
1. 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s, 8th edition
2. basic clinical radiobiology
3. http://www.tma.tw/ltk/102561203.pdf
4. https://ocw.mit.edu/courses/nuclear-engineering/22-55j-principles-of-radiation-interactions-fall-2004/lecture-notes/
大家都知道輻射生物學的基本 4 R:
1. repair
2. reassortment
3. repopulation
4. reoxygenation
輻射生物學的4R, 是我們為何要分次進行放射治療的重要理論基礎
1. repair: 我們經由實驗發現, 正常組織在分次治療時,其修復DNA破壞的能力比腫瘤細胞好
2. reassortment(redistribution): 在分次治療的過程中, 因為處在G2/M 細胞週期的細胞比較容易被殺死,因此留下來的幾乎都是處在S phase 的細胞, 因此我們需要等一段時間,讓細胞進入G2/M phase 再來殺
3. repopulation: 在分次治療的期間內,正常組織會生長,但腫瘤細胞也會生長(所以劑量有時要提高)
4. reoxygenation: 在有氧狀態下, 放射治療對腫瘤的破壞力較高
分次放射治療利用repair 和 repopulation, 來讓正常細胞恢復; 利用redistribution 和 reoxygenation來破壞腫瘤細胞
其他三個之後再來好好探討,這裡就先針對reoxygenation來討論
這裡有一個專有名詞,被稱為 OER(oxygen enhancement dose):
OER= (radiation dose in hypoxia)/(radiation dose in air)
簡單來說,就是在缺氧狀態下,要達到同樣效果,需要幾倍輻射劑量, 大部分的細胞經過實驗結果,都差不多 3.0 左右 (缺氧錯了嗎QQ),不過如果輻射劑料低一點, OER可以降到 2.0左右
腫瘤細胞為什麼能過的這麼爽,其中一個機制就是較大顆的腫瘤細胞中間會有壞死的中心,常在缺氧狀態下,當然難殺死
這裡就能看出分次治療的好處惹, 我們先把外層充氧的細胞殺掉,讓內層缺氧的細胞和氧氣接觸,之後過一段時間再做放射治療,不就能提升效果了嗎XD
當然上面這些都只是理論, 實際上輸血可能能提升血液含氧量,但這些氧氣不一定能真正運送到腫瘤細胞,所以輸血不一定能提升放射治療效果!!!
reference:
1. 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s, 8th edition
2. basic clinical radiobiology
3. http://www.tma.tw/ltk/102561203.pdf
4. https://ocw.mit.edu/courses/nuclear-engineering/22-55j-principles-of-radiation-interactions-fall-2004/lecture-notes/
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肝癌]肝細胞癌預後 - BCLC stage
最近遇到不少肝細胞癌的病人, 其中肝細胞癌預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因子, 被稱作BCLC(Barcelona clinical staging), 以下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可以分為 5 個 stage:
其中 Child-Pugh score 的評分標準為:
把五項的分數加總, class A(5-6分), class B(7-9分), class C(>9分)
而hepatic encephalopathy 的評分標準為:
grade 1: attention deficit, tremor
grade 2: asterixis(把手掌彎曲,會顫抖),confusion,lethargy,ataxia
grade 3: rigidity, clonus, hyporeflexia, somnolence
grade 4: coma
最後就是 ECOG的評分惹:
grade 0: 生活機能跟發病前完全一樣
grade 1: 生活機能稍微受限
grade 2: 可以自我照顧,但無法做任何工作
grade 3: 只能部分自我照顧,躺在床上時間>50%清醒時間
grade 4: 完全臥床
grade 5: 死亡
reference:
1. Forner A, Reig M, Bruix J.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ncet 2018;391:1301-14
2. https://ecog-acrin.org/resources/ecog-performance-status
3.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
4. 麻州內科手冊
可以分為 5 個 stage:
Stage
|
肝腫瘤
|
肝功能
|
ECOG
|
0 very early stage
|
1顆, <=2cm
|
Child-pugh A
|
0
|
1 early stage
|
1顆, > 2cm
2-3顆,<= 3cm |
Child-pugh A-B
|
0
|
2 intermediate stage
|
>3顆 or >=2顆(any>3cm)
|
Child-pugh A-B
|
0
|
3 advanced stage
|
侵犯portal vein
Or 肝外轉移
|
Child-pugh A-B
|
1-2
|
4 terminal stage
|
Child-pugh C
|
3-4
|
其中 Child-Pugh score 的評分標準為:
Score
|
Bilirubin(mg/dL)
|
Albumin(g/dL)
|
PT(s)
|
Hepatic encephalopathy
|
ascites
|
1
|
<2
|
>3.5
|
<4
|
none
|
none
|
2
|
2-3
|
2.8-3.5
|
4-6
|
1-2
|
mild
|
3
|
>3
|
<2.8
|
>6
|
3-4
|
severe
|
把五項的分數加總, class A(5-6分), class B(7-9分), class C(>9分)
而hepatic encephalopathy 的評分標準為:
grade 1: attention deficit, tremor
grade 2: asterixis(把手掌彎曲,會顫抖),confusion,lethargy,ataxia
grade 3: rigidity, clonus, hyporeflexia, somnolence
grade 4: coma
最後就是 ECOG的評分惹:
grade 0: 生活機能跟發病前完全一樣
grade 1: 生活機能稍微受限
grade 2: 可以自我照顧,但無法做任何工作
grade 3: 只能部分自我照顧,躺在床上時間>50%清醒時間
grade 4: 完全臥床
grade 5: 死亡
reference:
1. Forner A, Reig M, Bruix J.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ncet 2018;391:1301-14
2. https://ecog-acrin.org/resources/ecog-performance-status
3.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
4. 麻州內科手冊
訂閱:
文章 (Atom)
-
醫師選科 這個網頁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 面對選科困惑的醫學系畢業生們 希望結果能對你/妳有幫助 測驗總共18題 點擊下面按鈕 馬上開始吧 Click Me! 跟病人建立長久關係 喜歡 還好 不喜歡 學習數學物理知識 喜歡 還好...
-
在放射治療裡面, 有一個很基礎的概念, 就是在定義放射治療的範圍, 其中有所謂的 GTV, CTV, PTV的概念 1. GTV(gross tumor volume): 就是影像上(CT, MRI,echo...)或是肉眼,理學檢查能夠看到的腫瘤範圍 2. CTV(cli...
-
在醫學論文裡面, 有幾個名詞經常被用來描述結果, 分別是odds ratio, risk ratio(relative risk), risk difference, hazard ratio, 以下來一一說明! 1. odds ratio: 中文翻譯成勝算比, 簡單舉例,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