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輻射生物學] 臨床上脊髓(spinal cord)重新放射治療(re-irradiation)的考量

在放射治療臨床工作上, 最重要的正常器官(Organs at Risk)就是脊髓(spinal cord), 脊髓經過放射治療後最恐怖的副作用就是myelopathy, 嚴重的話甚至會癱瘓, 因此臨床上放射治療, 限制脊髓的劑量就是當務之急!

在2021的red journal gray zone 裡面, 對這個議題有做探討, 三個醫師裡面有兩個建議重新放射治療的時候要採用SBRT的技術, 不過這個不是我這篇的重點, 這裡的重點是如何藉由red journal 提供的情境題, 以及劑量計算公式, 來在臨床上做使用!

情境如下:

58歲女性, 乳癌, 做過放射治療(45Gy/25Fr), 照射範圍包括局部淋巴結, 開照野的時候有照到T spine, 後來過了五年後在T1復發, 從C7 - T3 都有接受照射(39.6Gy/20Fr), 後來又過了十五年, T1-T3又有骨轉移, 因為壓迫到脊柱, 有神經學症狀, 因此先去開刀, 之後再轉來放射腫瘤科做放射治療, 作者想請教放射治療的劑量範圍應該怎麼做!

這邊red journal 請教了三個醫師, 其中一個德國的醫師Anca L. Grosu, 就是這個議題的專家, 他的團隊在2005, 2006年收集了78個病人, 發展出了預測radiation myelopathy的risk score, 利用輻射生物學的EQD2, BED 的概念來做計算, 以收案人數來講, 即使是今年2021年, 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

P.S. 計算的時候, 如果時間夠久(隔多久沒定論, 一般至少半年以上), 可以考慮修復, 計算累積劑量的時候把之前的劑量*0.5

詳細的表有risk score計算方法, 不過要達成low risk(radiation myelopathy <3%), 一定要滿足下列條件:

1. cumulative BED <135.5 Gy2 (alpha/beta ratio =2)
2. 兩次治療間隔不小於六個月 
3. 每次的BED <98 Gy2 (alpha/beta ratio =2)

看了上面的規則, 會想要怎麼給劑量呢><

簡易計算如下:

先假設 alpha/beta ratio =2

Course 1:
45Gy/25Fr => BED =85.5Gy

Course 2:
39.6Gy/20Fr => BED = 75.2Gy

Course 3:
(Course 1 + Course 2)/2 = 80.4Gy, 所以BED大概還有50Gy左右的空間, 換算成EQD2, 大概2Gy慢慢做, 大概可以做到24Gy/12Fr 

不過上面是用alpha/beta ratio =2的情況來做計算, 臨床上有的時候會用alpha/beta ratio =3的情況來做計算, 再考慮衰減, 最後用常見的Dmax =45 (EQD2)來計算

P.S. 關於BED, EQD2的計算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點此)

reference:

1. Pinkawa M. Spinal Cord Reirradiation:Balancing Benefit Against Risk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21 Feb 1;109(2):312-313. doi: 10.1016/j.ijrobp.2019.05.067. PMID: 33422271.

2. Nieder, Carsten et al. “Update of human spinal cord reirradiation tolerance based on additional data from 38 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vol. 66,5 (2006): 1446-9. doi:10.1016/j.ijrobp.2006.07.1383


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輻射生物學] Dose-response modeling

最近red journal 推出一系列 dose response modeling 的文章, 這類文章筆者非常有興趣, 剛好red journal 在 2020 年底有推出一篇primer, 以下就來細讀吧!

作法其實跟統合分析很像, 就是收集過去文獻, 提取出資料,  進行建模, 希望未來可以在臨床上對病人做預測!

模型選擇:

文章裡面認為模型選擇非常重要, 其中最常見的模型, 就是所謂的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文章裡面有用radiation pneumonitis 來做舉例, 其實重要的就是從每篇文章裡面抓出劑量以及radiation pneumonitis的grade. 作者是用兩篇文章來做練習, 都是open access的, 所以直接點就可以看到! (BMC radiation oncology 的文章) (BJR 的文章); 其實作者就是把文章裡面每個病人的mean lung dose 跟 radiation pneumonitis 的grade 做成圖表, 然後丟進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模型, 這樣就成功了XD

另外作者也有提到其實其他傳統模型, 比如說sigmoid shape function 或者是logistic function, 甚至是機器學習都可以套進來用, 其實看到這裡我覺得這跟統合分析根本差不多啊XDDDDD

反正就是單一site病人量不夠大, 可能會有機構的bias, 因此整理資料, 建立一個robust的模型!

再來是要怎麼知道模型的預測力, 這個在機器學習裡面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不過這篇文章並沒有提到外部驗證, 而是使用bootstrapping 或者是bundles of curve. 



reference:
2. Yamashita, H., Nakagawa, K., Nakamura, N. et al. Exceptionally high incidence of symptomatic grade 2–5 radiation pneumonitis after 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 for lung tumors. Radiat Oncol 2, 21 (2007). https://doi.org/10.1186/1748-717X-2-21
3. Okubo, Mitsuru, et al. "Predicting risk factors for radiation pneumonitis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for primary or metastatic lung tumour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90.1073 (2017): 20160508.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小兒腫瘤] Ewing sarcoma

小兒腫瘤非常稀少, 其中Ewing sarcoma算是其中比較知名的腫瘤, Ewing sarcoma 是屬於骨頭的癌症, 在NCCN guideline裡面列在bone cancer 的章節

1. 分期: 所有的bone cancer 共用TNM分期, T 分期會隨著部位不同而不一樣

2. 好發年齡: 青少年跟年輕成人

3. 疾病特性: 最常見侵犯的部位是pelvic bone, femur and chest wall. 

4. 治療: 主要是至少先給九個禮拜的化療, 之後依照治療反應決定後續治療

(1) stable disease/partial response: 手術(某些情形考慮截肢), 術後依照手術邊緣的情形, 決定使用CT +/- RT, 或者是不手術,使用放療加上化療

(2) progressive disease: RT or 手術, 之後考慮考慮繼續打化療

(3) metastatic Ewing sarcoma: 
如果想要針對局部做控制的話, 和上面類似, 可以針對局部做切除, 術後依照手術邊緣的情形, 決定使用CT +/- RT, 或者是不手術,使用放療加上化療; 比較特別的是, 如果是oligometastatic disease, 可以考慮切除或是RT; lung 的部份如果partial response => 切除加上whole lung irradiation, 如果complete response => whole lung irradiation

如果已經廣泛性轉移 => palliative Tx

RT 技術:

1. definitive: 45Gy(pre-CT tumor area), consider boost to 55.8Gy(original bony extent + post-CT tumor area), 如果化療反應不好(腫瘤縮小小於一半), 可以考慮boost到59.4Gy.
2. pre-OP RT: 36-45Gy
3. post-OP RT: 
(1) R0 resection: 45Gy
(2) R1 resection: 45Gy
(3) R2 resection: 45Gy, boost to 55.8Gy

3. whole lung irradiation:
(1) <14 y/o patient: 15Gy/10Fr
(2) >14 y/o patient: 18Gy10Fr

5. 化療: 目前台灣各家醫院經常使用 TPOG-ES 2017 protocol. Protocol 網路上可以找到, 總共會打41周的化療, 主要是用VAC/IE, 中間如果可以手術的話會穿插手術, 不然中間會加上放射治療

reference:
1. NCCN guideline 
2. TPOG-ES 2017 protocol